在广西靖西市新甲乡西北部的大石山区深处,有一个宁静而坚韧的村落——龙臻村。这里耕地稀缺,常年难觅地表水踪迹,6个自然屯错落分布,588户人家、2281位村民在此生活。
作为曾经的“十三五”贫困村,龙臻村于2018年成功摘下贫困帽,其中153户建档立卡脱贫户共559人,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。
多年来,广西区烟草专卖局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勠力同心,深耕这片土地。区局驻村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的携手奋进,龙臻村正以昂扬之姿,传承“黄文秀优秀品质”,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踏歌前行,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发展图景。
传承精神,筑牢信念根基
2023年6月,百色大地沉浸在纪念黄文秀同志的浓厚氛围中,一系列主题活动如火炬般点燃了这片土地的激情。新一届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都收到了珍贵的礼物——《黄文秀扶贫日记》,这不仅是一本日记,更是一份激励,鼓舞着他们传承黄文秀的优秀品质,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。
他们穿梭于村间小道,走进每一户人家,将调研所得详细记录在三本笔记中。
——“民情日记本”里,153户稳定脱贫户和7户监测户的家庭情况跃然纸上,成为精准帮扶的重要依据。
——“政策摘要本”密密麻麻地摘录着23项惠农政策的重点条款,为村民争取福利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——“问题销号本”则如实记录着制约龙臻村发展的各类难题及解决进度,时刻提醒着工作队的使命。
为了精准掌握民情变化,驻村工作队制定长期入户计划表,每次入户前都精心设计路线、梳理提纲,并在心中反复模拟访谈情景,力求做到细致入微,确保信息无遗漏。遇到农户忙碌时,他们二话不说,挽起袖子帮忙干农活,在劳作中与村民拉家常、听心声,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,村民们也渐渐敞开心扉,将工作队视为知心人。
不仅如此,龙臻村驻村工作队还积极组织开展“文秀事迹我来学”“乡村振兴我来干”系列实践活动,在村里设置“带头致富”“产业发展”“矛盾调解”等“文秀先锋岗”。通过这些活动,黄文秀的宝贵精神在龙臻村落地生根,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,激励着党员干部们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。

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集体种植的烟叶打顶抹芽。邓涛摄
产业赋能,铺就致富通途
产业兴则乡村兴。
龙臻村驻村工作队深知,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关键。立足自身优势,工作队将目光聚焦在烟叶种植产业上。这里地处低纬度温暖湿润地带,气候与土壤条件得天独厚,适宜烟叶生长,且产业配套体系已初步完备。
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,工作队决定将烟叶种植作为推动村民增收、村集体发展的重要抓手。然而,在选地、租地的初期阶段,便遭遇了农户的重重顾虑。部分农户担心种植烟叶会影响后茬作物种植,迟迟不愿流转土地。
驻村工作队并不气馁,他们挨家挨户上门动员,耐心解释烟叶种植的周期与优势——6月底前烟叶采收,土地将按时归还,而且种植过程中使用的高品质复合肥能有效改善土壤肥力,为后续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。经过多番努力,农户们终于放下心来,同意流转土地。
然而,由于当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,烟叶旺长期常面临缺水困境。
为保障烟叶生长,驻村工作队积极奔走,与当地矿企多次沟通协调,最终达成合作,由矿企出动大车拉水。拉水浇灌烟叶既要合理规划用车时间与路线,又要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。在多方齐心协力下,烟叶顺利度过缺水期,茁壮成长。
烟叶种植工序繁杂,技术要求颇高。从移栽、施肥,到大田管护、病虫害防治、打顶抹芽,再到成熟采收后的编烟、调制,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。
驻村工作队全程跟进,深入田间地头,手把手教农户操作,及时纠正不规范行为,为高品质烟叶的科学培育保驾护航。
通过发展烟叶种植产业,龙臻村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共赢。2023-2024年度,村集体种植30亩烤烟等,发放地租17500多元,惠及61户村民,带动本村820余人次就业,为村集体经济创收超27万元,探索出一条可复制、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。
如今,在政策扶持与科技赋能下,龙臻村的烟叶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金色引擎”。
在发展烟叶产业的同时,驻村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主动融入大农业发展,秉持“生态优先,绿色发展”理念,依托本地优质资源,积极联系、拜访多家有实力的农业公司。通过不懈努力,成功开创了投资养殖产业、以土地入股百香果种植产业及其他农业产业园等特色产业。2023-2024年度,龙臻村实现租金及分红收入共计26万元,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合计超53万元,连续两年在全乡19个行政村中排名第一。
精准帮扶,情暖百姓心田
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是驻村工作队的核心任务。
龙臻村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科学施策,统筹兼顾,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,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,为群众提供低保特困、养老保险、产业奖补、雨露计划、新农合医保等“一站式服务”,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82岁的农大娘,腿脚残疾,长期依靠女儿赡养。一次入户走访中,驻村工作队了解到其女儿经济拮据,难以维持老人的稳定生活。
工作队迅速行动,多维度精准帮扶。一方面,帮助流转老人的撂荒耕地,以土地托管方式实现增收,建立长效帮扶机制;另一方面,对接产业扶持政策,积极为老人申请产业奖补,并开展结对帮扶,定期进行生活照料与健康监测。
如今,农大娘每年增收4000多元,日子越过越好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。
两年来,驻村工作队经常入户走访153户脱贫户和7户监测户,时刻关注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。累计办理以奖代补8批次215户,金额达710788元;申请“雨露计划”37人次;安排脱贫户公益性岗位48人次;办理小额信贷225万元。
驻村工作队针对每户村民的实际情况,精准发力,通过“一户一策”落实帮扶政策,筑牢防返贫底线,让每一户村民都能享受到政策的温暖与关怀。

组织文艺壮剧队到村里演出。邓涛摄
文化铸魂,唤醒乡村活力
乡村振兴,既要塑形,更要铸魂。
龙臻村有一座废弃老屋,不仅影响村容村貌,更存在安全隐患。驻村工作队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,决心将其改造。这一想法得到了后盾单位——广西区烟草专卖局的大力支持。
利用帮扶经费,工作队对老屋进行翻修改造,并积极联系地方部门,争取支持购置各类书籍,将其打造成集农家书屋与党建活动室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中心。
这座曾让人绕道而行的废弃老屋,如今已成为村民傍晚最爱聚集的“文化会客厅”,大家在这里读书学习、交流娱乐,其乐融融。
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,工作队决定邀请地方剧团到村演出,消息一经传出,村民们奔走相告。演出当天,临时搭建的舞台前人山人海。老人们悠闲地摇着蒲扇,早早来到现场,抢占了前排位置;孩子们在人群中嬉笑玩耍、来回穿梭,现场满是欢乐氛围。舞台上,演员们身着戏服,唱念做打有模有样,一招一式都韵味十足,精彩的表演引得台下村民的喝彩声、掌声、欢笑声接连不断……
然而,在演出过程中,工作队发现,原有的戏台过于简陋,且年久失修,已无法满足演出需求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驻村工作队与村民召开座谈会,详细了解大家对戏台规模、风格以及功能的需求。之后,结合本村文化特色,基本确定了设计方案。
完成这些工作后,驻村工作队将情况汇报给后盾单位——广西区烟草专卖局,并申请了援建资金。
此外,龙臻村还深入挖掘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,组织本村有文艺特长的村民不定期开展文艺表演,村民们自娱自乐、欢声笑语。在后盾单位大力支持下,两年来,累计投入到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达78万元,其中新建3个屯级文化活动室花费60万元,拆除并扩建村戏台投入18万元,目前村戏台建设正稳步推进。
通过上述举措,龙臻村培育了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乡村文明程度显著提升,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在广西区烟草专卖局驻村工作队与村“两委”的共同努力下,龙臻村正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稳步前行。从传承榜样精神、发展特色产业,到精准帮扶群众、繁荣乡村文化,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智慧与汗水。未来,龙臻村将继续砥砺奋进,以“烟草绿”为底色,绘就更加绚丽多彩的乡村振兴新画卷,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大步迈进。(邓涛)
(责编:陈露露、许荩文)